艺术家简介
刘向平,1958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掖县,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进入军事博物馆创作室,1992年赴加拿大游学。
艺术简历 1979—1983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
198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3—1991年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专职画家;
1992—1995年加拿大约克大学视觉艺术系访问学者;
1995—2002年创办“艺达”创意设计公司及“向平画廊”。
获奖 1985年获中国艺术插图、连环画铜奖;1989年获中国最佳邮票设计银奖;1990年获中国最佳邮票设计优秀奖。

刘向平先生近照
刘向平接受记者采访视频
http://www.biku.com/opus/257159.html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强渡乌江,乘胜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从此,结束了王明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中国画《1935年遵义》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恢宏的一页。 青年画家刘向平的中国画《1935年遵义》创作于1983年。1935年遵义会议50周年时,此画由邮电部作为纪念邮票发行,作品再现了历史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品创作历时一年。作者曾深入遵义会议纪念馆,查阅了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人物的肖像、服饰进行了筛选和安排,选择了不同于一般表现会议的画面。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使作者对于历史,对于时代,对于生活产生了深沉的感受。作者带着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感受,始于笔下,为作品的主题深刻求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是在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基础上,在人物肖像和某些局部的表现上运用了重彩的技法。写意和工笔的结合,使艺术的表现尽善尽美。画面出现了12位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人,他们是(从左至右)张闻天,陈云,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发,王稼祥,李德,凯丰,朱德,博古,刘少奇。作者刻意追求形神,使众多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一切文化艺术都把挖掘和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放在首位。精神是无形的,但它的反映往往又是有形的。作者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对人物的性格、气质、仪态、风度的领会,把握十分得当。画中的线条,形与色都赋予了审美的深刻意蕴。
|
刘向平:融会东西文化 1983年刘向平以优异的成绩、勤奋认真的学风和谦虚朴实的人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录用为专职画家。这一时期他积极活跃在北京画坛,创作了一批充满新意的作品。 1986年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因其在人物画方面的造诣受到重视,多次应邀为中国邮电部设计重要国家领导人纪念邮票,并因设计《白求恩》邮票而受到加拿大方面的盛赞,被邀请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视觉艺术系做访问学者。 多年的留学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加上他原有的中国水墨画的深厚底蕴使他在中国人物画的探索和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从他的新作中运用多种画风和技法的大胆尝试,不难看出其中永恒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以及对国画笔墨神韵的深刻体悟。深厚的生活气息、挥洒自如的笔触、清雅悦目的色彩、标新立异的丰富构图,已构成了他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使他在传统技法和表现当代人文风貌上找到了新的定位。 刘向平把艺术服务当作自己的一贯宗旨,2003年他积极参与了神州五号飞船升空及抗击非典两大重要政治题材的邮票绘制工作,在展现艺术才能的同时,突显一个美术工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艺术体现生活、服务社会的最高目标。 纵观向平的绘画发展历程,我觉得他是一个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优秀画家,他的经历使他有机会去做多方面的尝试,融会东西文化而提炼出有助于自己专长的创作概念,目前仅仅是他又一个新的创作和探索期的开始。我相信凭他一贯勤奋敬业的态度和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未来他在国画领域定能更上一层楼。作为老师我为他的成绩感到欣慰,并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刘向平新作



源于历史
布鲁斯·帕森(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艺术副教授)
记得去年多伦多市政厅举办的仲夏艺术展览会上,刘向平的新作格外令人注目。这位旅居加拿大的画家,参展的作品形式各异,题材丰富。有人物肖像、彩墨山水、中国传奇英雄史诗,以及画在丝绢上的花鸟小品。他的绘画,笔墨传神,构图和立意充满自信。他对观众有问必答,这种直率也显示他作为一个献身艺术的画家的彬彬有礼的自信。 刘向平的作品意境深远,早在进入军艺之前,他的作品已是倍受赞誉。从军艺毕业后,他在一家大型博物馆任职业画家并做复制和整理名画的工作,同时还设计了中国革命史及著名历史人物的邮票。早期的艺术实践,确立了他作为画家的自信心。他也悟到应该把艺术的知识和美传达给普通人。他学生时代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水粉画相当吸引人。其中一幅描绘冬雪村庄的晨曦,刻画一只小狗,把守夜者那警觉的神态烘托出来,这幅画证明了他善于用笔触和色彩的天才,如同一首美妙的中国诗,笔墨虽少,内涵丰富。后来,刘向平用一种视觉语言,对中国古典佛教的禅学山水观作了充满诗意的诠释。他的作品与其他的艺术家不同,他是同中国古代绘画大师,如八大山人一脉相承的。 几年前,刘向平获得加拿大格林菲尔德基金会的奖学金而来到加拿大,次年他再获此奖金。来到加拿大后,他平衡地度过了转变期,仍然同在中国作画一般投入。他亲历加拿大各地风光,并创作出极优美的抽象画,还开始探索用油彩作肖像画。但是他的上乘之作仍根植于中国的田野风光。中国艺术的古典风格在他笔下完美地表现出来,线条精美构图疏密有致,虚实得当。 刘向平的绘画艺术是传统与美的表现,是他对自然环境的特殊体验。他的作品表达出人类对不分贵贱的人生一种信念和决心。它们本身是有分量的作品,是从历史的记忆中吸取养分的力作。我认为他的信念来源于对历史的信仰。他是一位年轻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每幅新的壁画、邮票设计或展览都是对他的新挑战,而他总能对应自如。 迄今为止,他不想置身于变迁中的现代艺术世界,但他的艺术实践中自有一种视觉诗意的来源。他尊重历史又勇于重塑历史,带上我们作传统文化的畅游之旅。这种近似用全新的诠释来重新发现文化遗产的回归,也许会变为他步入后现代的策略。



画家刘向平
文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画家刘向平是我在军艺执教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中之佼佼者,在校期间他已表现出扎实的造型技巧同构思创意巧妙结合的综合艺术素质。特别是由我指导完成的毕业创作《一九三五,遵义》,显示了他在人物画技法上的坚实基础和创作才能,以及驾驭重大主题的能力。此画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被国家选为特种纪念邮票印制发行。
1983年刘向平以优异的成绩、勤奋认真的学风和谦虚朴实的人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录用为专职画家。这一时期他积极活跃在北京画坛,创作了一批充满新意的作品。1986年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因其在人物画方面的造诣受到重视,多次应邀为中国邮电部设计重要国家领导人纪念邮票,并因设计《白求恩》邮票而受到加拿大方面的盛赞,被邀请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视觉艺术系做访问学者。多年的留学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加上他原有的中国水墨画的深厚底蕴使他在中国人物画的探索和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从他的新作中运用多种画风和技法的大胆尝试,不难看出其中永恒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以及对国画笔墨神韵的深刻体悟。深厚的生活气息、挥洒自如的笔触、清雅悦目的色彩、标新立异的丰富构图,已构成了他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使他在传统技法和表现当代人文风貌上找到了新的定位。
刘向平把艺术服务当作自己的一贯宗旨,2003年他积极参与了神州五号飞船升空及抗击非典两大重要政治题材的邮票绘制工作,在展现艺术才能的同时,突显一个美术工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艺术体现生活、服务社会的最高目标。
纵观向平的绘画发展历程,我觉得他是一个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优秀画家,他的经历使他有机会去做多方面的尝试,融会东西文化而提炼出有助于自己专长的创作概念,目前仅仅是他又一个新的创作和探索期的开始。我相信凭他一贯勤奋敬业的态度和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未来他在国画领域定能更上一层楼。作为老师我为他的成绩感到欣慰,并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刘向平的艺术世界
刘向平,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进入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他因毕业创作《一九三五•遵义》在美术界一举成名,成为一代青年画家的佼佼者。后又因《毛尔盖的早晨》等一系列人物画作品的参展和各大重要刊物的反复发表,得到了国画人物大师叶浅予、周思聪、卢沉以及众多油画名师的好评及肯定,使其在业内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青年画家,同时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1993年,刘向平因参加设计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与西方国家联合发行的《白求恩》纪念邮票,在邮票获奖的同时,并被邀请赴加拿大约克大学世界艺术系做为“访问学者”。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和《抗击“非典”》重要政治题材的邮票的发行获奖,及2004年春,其成名作品《一九三五•遵义》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隆重登场并以308万元人民币拍出,使得美术界及收藏界再次重温和领略了他雄厚的艺术实力,并对他在国内中国画艺术领域的发展及巿场前景充满着期待和信心。
近几年来,刘向平把创作的重点放在人物造型和传统水墨的运用上,力求用传统的笔墨去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气息,画出大量反映当代少数民族的作品,他在尊重生活感受的基础上,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发挥的更完美更丰富,并在写意的基础上,用一种更精致的笔墨去表现人物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给观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